大明宫位于唐长安城东北部的高地上,相比西安市区地势高而气候凉爽。始建于634年,最早是唐太宗李世民采纳大臣马周建议,为了让太上皇李渊安享晚年,弥合被玄武门事变伤害的父子感情而开建的避暑行宫。原名永安宫。但开工后不久还没住上新房的李渊就病逝。李世民悲伤地下令工程停工。
公元662年,唐高祖和武则天为了避暑和自己的身体健康,重新开工建设,总设计师是阎立本,梁孝仁担任建造工程总指挥。665年基本建成。以后又经过多次建造。自唐高宗起到904年朱温强迫唐昭宗迁都洛阳,一把火烧毁大明宫,唐朝的帝王们大都在大明宫居住和处理朝政,这里作为国家的统治中心,历时达二百余年。
大明宫面积3.3平方公里,相当于4.5个北京紫禁城的面积。这里的外围的公园是免费开放,进入核心区参观需要买票。
大明宫的主体建筑比如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麟德殿都比故宫午门和三大殿、乾清宫、养心殿高大宽阔很多。丹凤门是大明宫的正门,它高达20多米,雄伟庄严,很有盛唐气象。唐代帝王节日接受万民参拜、举行受降献俘典礼、接受各国使节列队朝贺都会登上丹凤门,俯视广场上的众生和远处的长安城。
核心区太液池是个大水塘,中间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岛,是唐代的御花园。
外朝的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是唐朝皇帝办公的场所。含元殿举办重大节日的朝会和外交典礼,宣政殿是皇帝日常上朝处理国政的地方,最后面的紫宸殿则是皇帝召见亲信大臣商讨国事的场所。三大殿虽然木构建筑已毁,却用树木和钢梁代替木柱和大殿轮廓,配以复原模型和历史典故介绍。从高耸和建筑结构复杂的台基依稀可见当时大明宫的宏伟壮丽,气势不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含元殿,它建在三层巨大台基之上,前有回廊、钟鼓楼环抱,高度、宽度和进深都远远超过北京故宫太和殿,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木结构建筑。
道教建筑也是唐代宫殿的特色,李唐皇室认老子李耳为祖先,追尊其为玄元皇帝。内廷中建有玄元皇帝殿、三清殿等道教宫观。位于三大殿前朝有龙首渠和横跨河上的5座桥梁、御史台、中书省、命妇院。内廷的麟德殿则是举办大型宴会和庆典的场所。北面的玄武门驻扎着唐代禁卫军的主力。他们负责拱卫皇宫的安全,它在唐代政局变换中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