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外长线,选择了摩洛哥。无他,免签。
本次自由行线路:上海-香港-卡萨布兰卡-马拉喀什-瓦尔扎扎特-梅尔祖卡-菲斯-梅克内斯-舍夫沙万-丹吉尔-艾西拉-拉巴特-卡萨布兰卡-香港-上海。十月十日出发,二十七日到家,刨去来回在路上的时间,总计在摩洛哥14个整天。
交通:全程火车加大巴,两次短途包车。
费用:不算购物,所有开销包括机票,落地后的吃住行、沙漠团等总计约11000元。
值得去吗?答案是肯定的。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来形容这个国家,是比较贴切的。看地图,摩洛哥的西部城市拉巴特,卡萨布兰卡,索维拉等,都在大西洋边;而南部城市马拉喀什和东北部城市菲斯,因为靠近撒哈拉,则有着典型的戈壁风貌,一千零一夜里阿拉伯故事里的厚重感,无处不在;可等到了北部的丹吉尔,艾西拉,又变成了清新文艺的欧式地中海风格——一句话,摩洛哥虽然小,地貌风情却是多变的。
并且摩洛哥的景点,基本是呈环形分布,对游客来说,不管你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都不用走回头路。上面列出的这些城市,只要你想去,环线中都可以囊括。
鉴于每次都有朋友问用的什么相机,下面先把器材说一下:
奥林巴斯EM5 12-40头(等效24-80,恒定2.8),这个机器购于2013年初,已经用了快7整年了。它不算太重,画质也过得去,因为用习惯了,有些缺憾也能克服,所以每次出游都带它。
偶尔相机收起或不方便的时候,用苹果6SP拍摄。
***********************************
下面先来一波看图说话。
马拉喀什不眠广场,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夜市。
去撒哈拉沙漠的路上,路过阿本哈度村,一个已经1100多岁的古村落,很多电影包括《红海行动》都在这里取景。感觉到了晚上,洞口就会亮起一盏阿拉丁神灯。
撒哈拉的风和沙。
马拉喀什,巴迪皇宫。曾经无比繁华富丽,如今只剩一片废墟。
菲斯的麦地那老城,一边是臭气熏天的皮革染坊,一边是迷宫般的一万多条羊肠子小巷,和琳琅满目的各色皮革制品。
梅克内斯,瓦鲁比利斯,古罗马时代的废墟。
网红小镇,舍夫沙万的蓝,无处不在。
非洲大陆最西北端,斯巴特尔角,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分界处。
左边大西洋,右边地中海。
拉巴特,在布莱格莱格河边远望乌达雅堡。
街头卖艺的柏柏尔老人,非常有职业道德,一看到镜头,就会晃起脑袋,帽子上的小辫子跟着转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