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白马隧道,就是乌江曾经有名的羊角滩。
乌江,源于贵州,全长1000多公里,自古以来就是渝东南黔东北地区的物流大通道,川陕商贾运进食盐,又沿江收购桐油、卷油、生漆、五倍子等土产外运出境。据记载“每逢沿江各地场期,月夜更阑,可闻咿哑舟楫之声”,可见乌江航运之繁忙。航道上重要的货物中转站,陆续变成了大大小小的城镇,曾经非常繁华和富庶。
乌江滩多流急,以羊角最出名,称十里长滩。每每货物运至滩下,转货下岸,肩挑手抬到上滩,再装船启运。一船货物转运少则几天,多则半月,一时走夫贩卒,商贾官客云集,羊角镇也由此而兴。
想想以水运为主的古代,筚路蓝缕的乌江先民仅靠人力肩挑背磨的方式,成就了繁华航道上的产业大军——纤夫。嵌刻在峡谷峭壁上长长短短的纤道,苍凉的船号声,给我们再次展示了那些樯帆林立的繁荣图景。
而今,奔腾如龙的大河被一座座电站所腰斩,库区的移民,交通方式的改变,水运纤夫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一些城镇也彻底没落,当然也有一些以城镇以游览胜地的方式再次出现,获得新生比如龚滩。
说多了,但是,你了解了这段历史,张艺谋《印象武隆》会给增添心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