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安岳有两张超大号的名片,一个是柠檬,目前国内市场上超过八成的柠檬产自安岳,川内各大星级酒店大厨们为菜肴添鲜加味的青柠檬,自然也是来自安岳,央视也曾经拍过安岳柠檬的专题片,让安岳着实风光了一回。另一张名片就是安岳乃“中国石刻之乡”。安岳目前是国内石刻最为集中,数量最多的县份,我在安岳旅行时,业内人士告诉我,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历朝历代的石窟造像共计218处,造像10多万尊,多以佛教造像为主(有少量的道教题材的石刻作品出现,三教合一的作品也有。在国内各大石窟和寺庙中,以三教合一的形式存在于世的,也常见到),精华之作是跷脚观音,卧佛院等,而唐宋两朝是安岳石刻最为辉煌,成果最为丰盛的时期。如果不是重庆因为行政区域的划分成为直辖市,让大足石刻成为“别人家的宝贝”,安岳石刻和大足石刻应该是一个整体,而安岳石刻的年代还早于大足石刻,即从南梁时期就开始雕凿,一直延续到明清。一个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大批工匠、艺人和佛教人士在完成了安岳的石刻工作之后,便开始了大足石刻的雕凿,从题材,到雕凿技术和风格,都延续了安岳石刻的基本风貌和形制。
虽说是国内佛教造像最多最为丰富的地区,但安岳石刻的分布却相当零散,各个石刻洞窟(景点)相距甚远,跟大面积集中种植的柠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想抠地方官员们和某些百姓的漏眼,也不想肆无忌惮地责备他们在保护文物古迹等方面的不作为或少作为或假作为,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安岳石刻的保护和修缮工作就让人不敢恭维,尽管我在参观了重庆大足石刻之后,也感到行政级别已经高升了一篾片的重庆在保护修缮抢救等方面也差强人意,但总体上看,比安岳要做得稍稍好一点,他们利用大足石刻相对集中的优势,将南山北山的石刻加以大力宣传,维护得也还算过得去,至少游客比安岳石刻的游客要多几个。说起来就是笑话,也有点悲哀,在大足石刻旅行时,我目测了一番,中心区域的游客大概有三四十个,而在南山那边时,则是我一个人,外加几个一路追着我购买旅游纪念品的男性商贩。安岳石刻这边就更不妙了,在圆觉洞,我碰到四个游客和一个导游,外加外加景区关门后,在后门外碰到的一个中年男人,那老兄因来迟了,被拒绝进入景区游览。在其他地方,都是我一个人,当然,还得加上一直辛辛苦苦地拉着我进入景区,又在景区外面耐心等我的当地三轮车和摩托车司机,因为没有直达班车。最后一天在卧佛院见到一对操重庆口音的游客,就跟见到了外星人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