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形器物在七世纪末开始流行。
唐代约在武则天以后,多瓣花形器物逐渐盛行,金银器、铜器、铜镜和瓷器中常见。
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杯口呈八曲葵花形,口沿錾刻一周联珠,杯腹上部以柳叶条作界栏分为八瓣,下腹捶揲出内凹外凸的八瓣仰莲以承托杯身,每瓣内饰一朵忍冬花,近圈足处饰一周荷花。
杯底焊接八棱形圈足,其上饰四组两两相应的莲瓣纹,足边錾刻一周联珠纹。在口沿下一侧焊接有多曲三角形指垫,指垫凸起的圆片上錾刻有一只鹿,圆片周围饰有简单的花枝。指垫下焊接环柄,环柄仅能容一手指,下端有勾尾。
银杯的主体纹饰,分布在外壁的八瓣内。四幅男子狩猎图与四幅仕女游乐图相间排列。
四幅男子狩猎图中有三幅是策马追鹿,一幅为弯弓射猛兽。
四幅仕女游乐图分别为:
第一幅是两个体态丰腴的仕女一前一后漫步在花园中,后者双手执一长巾,正欲从身后披到肩上,身后跟随一侍女,头梳髻,着男式长袍。
第二幅是在花园中,一仕女正坐在凳子上悠闲的看着面前的儿童扑捉蝴蝶,身后站立一女侍。
第三幅是一仕女怀抱琵琶,扭头同另一手执团扇的仕女在交谈,旁边有一正前行的女侍回眸相望。
第四幅是两个仕女相对坐在筌蹄上,一人怀抱四弦曲颈琵琶,手执拨子弹奏,一人吹笙。银杯的内底处,以水波纹为底衬,中间堑刻出摩羯头和三条长尾、长须的鱼,纹饰鎏金。
这些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狩猎、伎乐、嬉戏等纹样,一方面再现了唐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也说明唐代金银器的纹样已完全摆脱了巫术与宗教的控制,更为贴近现实生活,更以供人欣赏为目的,表现出一种追求幸福喜庆的世俗文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