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佳”,楼观台素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美誉。当然楼观台最主要还是老子的道教文化和众多的人文景观价值。楼观台面积很大,自曲江大规模开发楼观之后,楼观台比过去更加有名了,大部分人特别是外地游客去的都是东楼观台,看的是核心景区,如宗圣宫、说经台、老子祠以及历代众多的碑石等景点。实际上距说经台之西约5里处还有个西楼观台,据传说老子、尹喜来秦之后就住在了西楼观台,在吾老洞中静心修炼,因洞地方狭小,老子在东楼观设坛讲经,由此就有东、西楼观台,这里也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主要历史古迹有老子修炼的地方吾老洞、老子墓,这两处都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可以这样说,东楼观是老子讲经的地方,五里之外的西楼观是老子羽化升天的地方,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老子的诞辰)这里则是人山人海,民间在此日此地祭祀老子。与东楼观台相比,西楼观台属于小众景点,远没有东楼观名气大,但这里景点全部免费,近年来此处也重(新)修了不少庙宇,值得一游。
网络这样介绍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等记载老子是出生于楚国或陈国。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目前关于老子的说法甚多,争议甚广,至今不少仍是尚未破解的谜团。如老子故里之争、老子《道德经》版本之争、老子墓之争等等,这也不足奇,历史上许多王侯将相及名人的史迹不少都有争议,更勿论2500年前更为久远的老子了。
先说故里之争,目前有两说:一说是河南鹿邑县。几千年来都是官方和民间的祭拜场所并有大量的文物古迹支持,也是官方传统公认的老子故里。另一说安徽涡阳。此是新说,为上世纪90年代新提之说,但能支持说法的实际考证似乎不是很足,也不为官方所承认。与其说是学术之争,不如说背后大都是利益之争。
再说道德经版本之说。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据联合国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之外被翻译成外国文学最多的文化名著,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西楼观台碑文中介绍说有关道德经的版本达1800多个,国外译文版本至少有80余种。而历代学者研讨和考释《老子》的著作更是不下千百家。迄今为止,目前主要存在三版《道德经》,即传世版、汉朝帛书版、战国楚简版。传世版就是现在的通行版本,是三国时期魏国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王弼整理的,这是对老子原作改造最多的版本,也是这三版本中时期最晚的,但却是影响最大的一个版本。1973年时,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了轰动世界的帛书版道德经,但它的正确名字叫做《老子五千言》。这本书在内容上与现在的传世本有许多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驰天壤之别,让人们误解了老子的最初思想。这部失传了两千多年的帛书,学者们根据成书的先后将它们分为甲本和乙本,统称为帛书《老子》。甲本在西汉初年刘邦登基之前,内容为“德经”。乙本在汉文帝登基之后,内容为“道经”。也就是说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而且由于避讳汉高祖刘邦到汉昭帝刘弗陵5个皇帝的名字,乙本《道德经》产生的更改就达100处之多。如将刘邦的“邦”字改为了“国”,汉文帝刘恒的“恒”字改为了“常”字。等等。据现代学者研究,现在的《道德经》对《老子》的原话改动多达700余处,原文总共350多句话中有160多句发生了重大改变,使老子原来的主题内容和思想体系遭到严重破坏,但这两者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相仿的,也被认为是最权威的版本,是最为接近老子的思想的版本。1993年在湖北荆门郭店出土了据认为是迄今为至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老子》版本,称战国楚简版,共计2000多字,大约是如今版本的40%。与前两个版本而言思想、文字等方面区别甚大,这个版本学术界争议观点很多。这是正常的学术之争。至于读者到底相信哪个版本,还只能看各位的喜好选择了,当然多看看也有好处。
最后说说老子墓之争。据历史记载:老子曾在周王室担任过守藏室之官,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也有说老子被罢官回故里居住,后骑青牛西行欲往秦国。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然后不知所终。关于这之后的故事,传说老子去处的版本甚多。有说是得道成仙了,有说是上河南老君山了,有说是回老家升天了,还有说是去印度了,还有说是去居延海了,近年来还有学者称“根据有关史料、实物和民间祭祀风俗推断,老子出关后在甘肃等地修身传道,最后在临洮县‘飞升’了”,这个估计与唐朝皇帝将老子认为是李家远祖有关。目前陕西与河南的争论较多,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去了现今周至县楼观台,并葬于此。
目前西楼观台除了吾老洞、老子墓外,还有老子祠、尹喜墓、王母宫、三清殿、关圣帝祠、三官殿、状元楼、紫云楼、财神庙等建筑,大部分都是新修的,分为三处,均相距约一里左右,一处为王母宫,一处为西楼观道院,一处是老子墓,都有公路直接通达,但坡陡弯急,新司机还是不建议开车上去了。前段时间周末我专门陪父母亲一起去游览了此地,是以记之。
以下按游览顺序发贴,敬请欣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