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猴狲”赏花记

楼主:东方一士 时间:2023-03-11 16:06:48 海南 点击:22 回复:2
脱水 打赏 看楼主 设置

字体:

边距:

背景:

还原:

  发布了图片

  

  昨晚,当我把这次赏花计划向“上级”“报备”的时候,话音未落,俺家“书记”立刻喊了起来:“嘢,了!”

  “领导”说的是方言啦!所以,像以往那样用文字加拼音,再加标点符号的方式,已经不足于表达“了”这个字的丰富内涵了。所以,我姑且尝试着用简谱表达一下试试看:“|3-5-|”。一个方言的“了”,通过丰富的语调加以修饰,便把惊愕、怀疑、无奈还有嘲讽,一股脑儿生动的表达了出来。

  “奇怪,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应”?真是莫名其妙!



  其实,这也难怪!赏花这般的雅事,那可是多愁善感如悲悯怜花的林妹妹之流的雅兴。怎料到你们几个“老猴狲”也会附庸风雅。这不是方言里说的“假鬼学人绑当定”吗?



  怜花惜玉真不是“老猴狲”所好,唯独这个木棉花,自古以来便是岭南文人墨客笔下所爱的具象。如宋朝福建莆田人士刘克庄的《潮惠道中》:

  春深绝不见妍华,

  极目黄茅际白沙。

  几树半天红似染,

  居人云是木棉花。

  木棉花,又叫英雄花,还是广州的市花。

  这样一番说辞下来,对于“老猴狲”呼朋唤友出城踏青的举动还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吗?

  借用杜老先生的诗句,那是 :

  三月三日气象新,

  昌化江边多丽人。




  

  游人如织,丽人如鲫。这都难入“老猴狲”法眼的啦!所以,每次前来,必是特意避开官方那种“木棉花开爱情来”之类的活动啦。

  而“老猴狲”一而再,再而三的慕名前来,这个“名”,纯粹得无以复加。那就是英雄花的嫣红血色,那就是木棉躯干的铁骨风节。

  君不见,明代岭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有诗云:

  参天古干争盘拿,

  花时无叶何纷葩!

  白缀枝枝蝴蝶茧,

  红烧朵朵芙蓉砂。

  他,不仅写出了木棉花先花后叶那种先声夺人的特点,还表达出了木棉躯干的傲岸气质。




  

  对于红棉的这份独尊,可不是唯我一个。昨天下午在“星期8茶社”召集时,议定了“四人组”一辆车,晨八点半在小岭村口集合。不承想,还没睡够就被急促的手机铃声吵醒。原来昨晚“群主”那边有了两项修改。一是增加人员。原来“老猴狲”F4,改组为F5。二是集中时间大大提前。可见是多么的亟不可待呀!有的还是要早早起来先喂鸡,有的还要早早起来给家人做好饭菜。高涨的热情可见一斑啦。

  小岭村口的早餐特色自成一格。牛肉摊就挨着早餐店,相生相成。店里的牛肉炒粉,就地取材于摊上的小黄牛肉,新鲜细嫩,入口粘粘柔柔。




  

  叉河转入叉霸旅游公路时,道路纵横交错。“群主”以老昌江人自居,一路高音贝地导航。走入歧途后音量立马调为最低档位说:“啥时候搞了这条新路。”真应了醉鬼说的那句话:“摔是脚的错”。大家面面相窥,都想笑一笑这种死鸭子嘴硬的犟驴,可是谁都不敢笑出声来。

  途中最煞风景的便是水泥厂的传送带了。连绵多里,穿行在头顶上。无疑是在给红棉旅游公路做了减法。议论中又错过了七叉路口,被群主勒令掉头。俺只好掩嘴窃笑。

  原来,“群主”也是要耍官威的哦!

  其实,七叉昌化江畔码头观景台,宝山梯田观景台以及皇帝洞都是在同一条道路上,无所谓先后顺序。错过了,无非就是返程才看便是了。




  

  游人不多,但气氛足够。想拍照,选一个好视角也容易。你的镜头不会贸然闯入不速之客。

  站在昌化江畔眺望对岸,一排火焰燃烧一般的红棉映入了眼帘。那是江面上升腾起来的赤雾吗?还是岸边没有散去的朝霞?那是天幕上喷涂的赤血吗?还是人们招展着万千红旗?

  沿着陡峭的栈道走到水边,一颗颗硕大饱满的木棉花触手可及,刚正挺拔而又粗糙扭曲的枝干令人心生敬畏。真乃:

  英雄树,英雄花!



  返回停车场,不经意中看到一辆吉B牌照的房车,夫妻俩打开车边帐篷做起了卖冰淇淋的小生意。旅游也不耽误赚钱。这是场景一。

  场景二:宝山梯田观景台路边,我们“群主”一下车便径直继续往前走,其余人随人流拐往山坡上走。到达三分之一路程处,“地主崽”被“摩的小哥”忽悠搭乘了摩托车,花了10块冤枉钱。扫码支付还未完成,我们也已经走上坡顶他的身边。踏青也不忘花钱。

  两个场景,折射出了两种生活形态。

  真可谓人生百态!来之前说好的“提屐相随”,那种满满的雅兴,原来只是“叶公好龙”而已!




  

  从山坡上放眼远望,山脚下的梯田次第而上,插完秧苗的水田里,绿油油的稻苗整整齐齐地列队在浅浅的水中,反衬着田埂上空天女散花一样的红棉。这幅壮阔的画卷,让人尽收眼底。

  可是,曾经来过的游人,应该都会发现远景的群山,其轮廓线已经变了样。没错,不是你的眼睛亦或是记忆有问题。只要途中注意过传送带的人,懂的都懂。

  爱就要说出来,喜欢便及时前来。虽然不至于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但是,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梯田红棉,这些诸多的元素,有的会不会“香消玉损”呢?




  

  这些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在王下皇帝洞觐见皇帝陛下时,看到有的游客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

  我想,这算是上奏了吗?

  进入洞内,感觉像似一座宽大无比的宫殿,脚底下已经踩踏得如同平地。据考证,在新石器时代,洞内曾经有人类生活过的遗存。清末民初,这里还曾发生过一段战事。现在洞口前的那一排石垛,传说就是当年为了抵御官兵而磊起来的。洞内通道错横交错,不但大洞口左侧隐藏着一个小洞口,最妙的是洞内通过复杂的洞道攀爬,可以直通后山。有这样优良的后勤补给通道,也难怪官兵久攻不下了。

  哈哈,不是说观赏红棉吗?怎么望洞怀古起来了呢?

  从洞口看出去,这几乎是所有洞口摄影的极佳角度了。远景有湛蓝的天空,有风化出“十里画廊”的岩壁,有碧绿流动的昌化江水,主体便是洞口前的几颗木棉了。这些美轮美奂的构图元素,统统被没有规则的洞口轮廓,像镜框一样囊括其中,没机会来的你,去想象一下吧!

  但是,很可惜,木棉花没开。




  

  带着一丝丝遗憾,和皇帝洞说拜拜。

  原路返回途径王下乡,路旁一闪而过的“黎花里”文旅小镇的招牌,很是吸引眼球。虽然现在的环境和交通已经今非昔比,然而,其七拐八弯,急升急降的山道,有的人会产生晕眩,甚至伴有如坐飞机耳朵发生气堵的感觉。这样的险途,自然而然地勾起了当年被分配来王下的悲情。

  现在王下乡以“海南香格里拉”的美誉名声在外。可那时,昌江的王下,保亭的八村,是整个海南还没通车的一对难兄难弟。进出一趟实属不易。爬山涉水,累得跌跌撞撞。在河床里,说是行走,倒不如说是跳跃,险象环生。在这样的地方生活,其艰辛,一个“海南西藏”的名号已经说明了一切。

  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哪季春天不是繁花似锦,鸿雁飞翔呢!但是,国破家亡,悲情所致,诗人眼中只有“溅泪”的花、“惊心”的鸟了。这说明同是一件事物,美好的情绪见的是美好,悲催的情绪看到的是悲催。

  同样的道理,王下之于我,昔日是“海南的西藏”,今天是“海南的香格里拉”。




  

  ⬆️1986年第一次重访王下乡

打赏

0 点赞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3次 发图:10张 | 添加到话题 |
楼主东方一士 时间:2023-03-11 16:34:49 海南
  2023年2月28日八所

  图片均为华为P40Pro拍摄
楼主东方一士 时间:2023-03-11 18:00:13 海南
  回到霸王岭林业局,已是中午时分。几个“老猴狲”已经饥肠辘辘了。因为途中“群主”的亲戚已经为我们点好了菜,一挨落座,白切鸡、爆炒牛肉、清蒸昌化江罗非鱼、炸蛋轮番轰炸,大快朵颐。

  抹了抹嘴巴,挥师直指“魅力排岸”。

  排岸的“魅力”,在于火车红棉两大元素。缺乏其中之一便是“没力”了。路过的火车班次实在是太少了。一般人谁能有摄影师的耐性?

  我们是有素质的“老猴狲”,挥一挥手,在空气中写下了“到此一游”。

  2023年2月28日记于八所

  图片均为华为P40pro拍摄


  
发表回复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