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为老师的陈婧
陈婧,12岁,五年级学生。老家广东。一家三口在海口秀英区生活。爸爸是仓库管理员,妈妈是清洁工,一个月不到两千元不仅是全家人的生活费,还包括了小婧的学习费用、爷爷奶奶的照顾费。喜欢读书的小婧最高兴的事就是周六爸爸或者妈妈带她去海南省图书馆看书。又大又安静的图书馆里不仅有很多很多的书籍可以让她慢慢享用,同时还能结交一些志趣相投的小朋友。小婧说,不是每个周六她都能去图书馆看书的。第一,因为家里离图书馆比较远,坐车需要一个多小时,第二,爸爸妈妈周末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做。所以,她非常珍惜每次去图书馆的机会,总会带上笔记本,把一些喜欢的话语和有趣的知识摘抄下来,回家慢慢分享。
小婧希望自己长大了能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因为她现在的语文老师是一位非常热心的老师,喜欢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小婧希望自己以后也能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
想当翻译官的冼娜
冼娜,12岁,长流人,爸爸在三亚打工,妈妈在家务农,5岁的时候就来海口伯父伯母家生活,暑假或者过年才能和爸爸妈妈团圆。由伯父伯母照顾的冼娜并没有太多的孤单,因为伯父伯母堂弟对她都非常的好,她和他们没有任何隔阂。伯父还培养了她爱读书的好习惯。平常喜欢看的书籍不仅有童话、神话,还有漫画和作文书。伯父也会带她去海口的明珠广场书店去看书。去书店看书对冼娜来说是件很开心的事。一般她都会在家准备好水和面包,在书店蹲上4个小时以上。机灵的小姑娘已经都掌握了书店叔叔阿姨什么时候要来清理看书的人,哪个地方可以蹲时间久点不被说。书中精彩的部分她都会用笔记本记录下来。冼娜说:现在的书好贵呀,爸爸在外打工赚钱辛苦,我不能花太多的钱。很多有用的知识我用笔记录在本子上,不仅自己可以学习,回去还可以和弟弟一起看,大家都有进步。冼娜说:学校里每个班级有图书角,都是由学生自己捐赠出来的,由于需求量,图书角的书根本就不够大家的所需,她最希望的就是学校哪天也能有很多很多的课外书籍,让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冼娜的英语以及语文成绩很好。英语一般都是班上前一前二,这也促使了她有了长大想当翻译官的理想。她说:中国博大精深是需要我们用不同的语言宣传出去,让更多外国人了解,我长大了就来当翻译官,这样,就可以宣传中国。
书籍一直都是孩子们的所需
今天上午,志愿海南爱心社的捐书项目负责人与海南特区报、海南生活综艺频道生活帮帮帮栏目组记者一起来到秀英区子弟学校。这个有着1000多名学生的小学学生素质教育非常不错。不管是一年级的小同学还是六年级的大同学,大家都非常有礼貌。面对我们的采访,同学们都说出了渴望有课外书籍的心愿。秀英区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说,秀英片区内有6个镇6所中心小学,8所初中部中学以及三所城区小学,学校学生都是郊区或者农村地区的学生,家庭条件都比较差。用于给孩子购买书籍的费用是少之又少。因此,缺书情况不是一两个学校的问题,而是很多学校的共同问题。我们期待大家的共同参与,能为孩子们捐赠一些质量比较高的作文、童话、励志等课外书籍。
我们希望让举手之劳的爱成为一种习惯
志愿海南爱心社的志愿者从2011年3月与秀英区教育局联系上后,就一直在不停的了解有关学校情况,了解学生需求情况。并联合了媒体开展了捐一本书建爱心图书室的活动。项目负责人月龙、唐娟不仅深入到学校调研了解学生需求情况,同时还四处寻找可以获得更多书籍的来源点,找物业、找小区、找学校。同时为了方便市民捐书方便,并在海口市区内设立了三个捐书:海口市豪苑路腾达公寓606鹰皇海南办事处、海口市南沙路22号海之南摄影店 电话:66783207、海榆中线200米处海口新村内海秀中心小学;
活动总策划杨利说:我们希望让举手之劳的爱成为一种习惯,让大家都有这份责任参与到爱心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