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均GDP 与生活水平的关系.
人均GDP越高,生活水平应该越高.但并不等于人均GDP翻了一翻,你的购买力也必然翻了一翻.因为人均GDP越高,工业品价格就越低,但农业品与劳务价格越高.
不过有一个趋势是明显的,那就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工业产品的相价格不仅仅上升得最慢,有的时候甚至出现下跌,因此,老百姓对于工业产品的购买力上升得最快.比如说轿车十年前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是可望不可即的东西,现在则正在快速进入家庭.
至于劳务价格.劳务价格这一块基本上是与人均GDP成正比的.这反映在生活中,收入越高,理发的费用越高.
而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往往不如劳务,但比工业品而言,则要快得多.
2,人均收入250美元时的中国
依稀记得八十年代中后期时,偶老妈的月工资为约一百块钱,但只花十来块钱可以买到够全家吃的100斤米,房子是公家的,不用房租,水费,电费呢,一年也就十来块钱吧.因此,一百多块钱不但可以养活我妈,我哥与我三口人(我父亲那时在外地),每月还有二三十块钱结余.
但平常不敢怎么买肉,因为一斤肉相当于两三天的伙食钱.而那时一台黑白电视要四五百块钱,一辆自行车要一百多块钱.因此,买辆自行车,买台黑白电视对一个家庭都算一笔大开销.而那时的彩电要两三千元,一般家庭是买不起的.
3,2000美元时的中国.
现在我父母住在中部的一个小县城,两人合计月收入约3000-3500元,有房产因而不用交房租.两人包括水电费用在内的衣食日常性开销只要七八百元左右,每月大概能结余2500元左右.
现在大部分家电都在1000-2000元左右,以偶父母的工资而言,很容易承担,因此家电是齐的.由于上了年纪,没让老爸买摩托,平常上街还是骑自行车.但买汽车就很难承担了.
但他们最担心的就是生病.毕竟都是五十多的人,每次进一次医院,即使是打个点滴,都至少要上百块钱.面父母都是五十多的人,上医院的次数较二十年代多了很大,每月不到一百的医药费根本不够用,每年还得自己掏几千块钱.
3,十年后人均8000美元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