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他讲的“旧译”是指从中文翻译到西方文字错的地方,还有西方文字上面的经纬度不对,现在拿着中国的地图更正,然后再加上一些国名,增加了几百个,这就是他的意思。此句其实指西方地图地名翻自汉语的错误,及经纬度谬误。“增国名数百”,是整个地图的一半地名,地图全部中文标志,不是翻译自欧绘地图,只有来自中国。
《坤舆万国全图》上面注明是1602年呈给万历皇帝,实际它的成图应为1430年,郑和六次航海之后。为什么这样推论?我有很多这方面其他的一些证据,这里只讲一个,就是西班牙上方有一段文字已经说明成图年代:“此欧罗巴洲 … 自古不通—就是与中国不通,今相通七十余载云”。如果我们以利玛窦来华的1582年,或者西方Ortelius,Mercator的手绘地图1570年作为参考点来算,往前面推70多年是1500年左右,是中国明代海禁时代,与外国是不通的,所以跟这段文字是根本不兼容的。中国首次与欧洲通是1342年-1347年,欧洲教皇派遣Giovanni Marignolli带领使团到中国元朝,下推70余年的时候,刚好就是郑和时代,1412年到1426年左右,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坤舆万国全图》是郑和时代绘制的地图,因为地图上这一段文字已经说得很明白。
还有其他多项亚洲、非洲的地名历史,与郑和时代吻合。郑和1430年第七次出海,是最后一次,据说1433年死在印度洋海上。以后中国再没有类似的大航海,以后的皇帝没有能力和意愿绘制世界地图。因此,地图应该是郑和第七次出海前,即1430年前绘制。1430年出海是最后一次,这次是总结前面6次航海的经验,把它绘制成地图,作为第7次航海的参考。能绘制世界地图,一定能去能回。就是说,郑和时代已经环球航行,测绘第一份世界地图。郑和的航海是空前绝后的。还有其他文物、文化证据,证明明代人在美洲开垦定居,这里暂时不讲。
墨卡托北极圈地图
第三张是墨卡托的北极圈地图。他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地图学之父,大家认为《坤舆万国全图》是抄自墨卡托的世界地图。但是有一张他的地图就暴露了这个错误。他有一张1595年的北极圈地图,错误百出,我只讲一个错误:墨卡托把加利福尼亚画在北极圈里面。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而《坤舆万国全图》是没有这个错误的,北极圈地理基本正确,北美洲是非常清楚、正确的,所以不可能抄自墨卡托,相反,应该是墨卡托抄袭中国的地图抄错的结果。

墨卡托1595年北极圈地图 (加利福尼亚置于北极圈内)

《坤輿万国全图》的北极圈地图 (基本地理正确)
但是这个问题就来了。卫匡国来华时代是明末清初(1642-1651),他1642年来的时候,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在北京自杀以前2年,中国已经陷入最混乱的时代,比今天的叙利亚还要乱。来华时,卫匡国是不懂汉语的,更不懂方言,无法与地方沟通,他怎么可以走遍中国呢?中国当时(明代)的面积大概有600万平方公里,卫匡国九年内要测绘600万平方公里,他的能力比较欧洲两百年后的测绘能力是一百万倍!一百万倍!
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大家管卫匡国叫“中国地理学之父”,这又怎么来的呢?“中国地理学之父”其实应该是“绘制中国地图的神父”,不是“中国地理学之父”。卫匡国是“中国地理学之父”这称谓是完全错误的。这张中国地图有经纬度,是球形投影的,是中国人历代2000年以来各个地方在中央统筹之下绘制的一张地图。这是中国地图学的精华,不是欧洲人绘制的地图。
卫匡国的地图集是拉丁文,意大利文标注,但是不等于是西方测绘中国。找中国人念地名,一分钟一个,三天就翻译完了1500个。测绘全中国六百万平方公里的地理,要多少人力?这里说明一下。美国的Mason-Dixon Line只有393公里,Mason与Dixon两位测量师加其他人员,共115人,用了5年时间,中间被战争打断,后来,继续完成。算一下人均测绘量,这就是我说的,卫匡国比他们的能力是一百万倍以上。还不止,一个是直线,一个是面积,真不成比例。卫匡国被称作“中国地理学之父”,是完全天大的误会。原来的地图一定是中国已经有的。上面的经纬度,地名的坐标,与今天几乎无误。难道还不相信明代有能力测绘世界地图吗?
卫匡国只能是摹绘翻译中国原有地图而已(不是测绘), 证明明代中国地图学精确 ,能够绘制球形投影,有经纬度的地图。

卫匡国的中国新地图集
明代有没有绘制球形地图的能力呢?虽然《坤舆万国全图》已经是用球形投影来绘制的。我再用第四张地图作例子说明中国当时是有这样的能力的。另一位传教士卫匡国(Martino Martini)1642年来华,1651年回欧洲,四年后(1655年)在欧洲出版中国新地图集,里面收集了17幅地图 ,有一张是中国全图,日本、 各一幅,加上15幅行省和直隶地图。这些地图是用球形投影绘制的,特别是从中国全图这张看得很清楚,有经纬度。卫匡国的《中国新地图集》有1500多个地名,跟今天的中国地图差异很小。
结束语
所以我现在总结刚才讲的要点:《坤舆万国全图》全部是中文标注的,欧洲地理是过时的 (是利玛窦来华前200年的地理),美洲地理是超越了200年,就是利玛窦死后200年欧洲人才知道的地理。《坤舆万国全图》的地理比欧洲所绘地理更精确,更准确、详细。不是利玛窦翻译自西方的地图,其实是西方把中国的地图的一些零星的信息带到欧洲去了。《坤舆万国全图》原图应该是成于1430年,即第七次航海之前,利玛窦只是加上若干地名,就变成他的地图,这是很荒谬的,但是这里有一个政治因素,以后再讲。所以呢,是中国郑和时代的大航海绘制了这个世界地图,零星的信息传到欧洲去,才引起西方的航海活动。因此,世界地理大发现应该是明代中国人首创的。
怎么证明我讲的是对的呢?2010年,我在马六甲讲了我的论文以后,第二年,西方最重要的地图历史网站(MapHist.nl Forum) 宣布2015年1月关闭,不留存档,这个是全世界所有地图学的专家、全球地理学家作为讨论的一个网站,他们所有的这些帖子现在都不见了。这个网站是美国国会图书馆和所有全世界地图历史学者用的一个参考网站。现在这些帖子都不见了,为什么呢?是因为整个西方的地图学与历史是不相容的。从Ptolemy开始到Mercator, Matteo Ricci, Martino Martini,西方的地图都显示漏洞,有些是从中国地图翻抄而错误的。关闭网站等于默认欧洲中心论的地图历史错误。暂时,西方还没有正式承认地理大发现的历史错误,只是时间而已。
除了地图,我收集了很多华夏文化与文物在美洲的证据。今天没有时间逐一详细讨论。只举出一些例子。美国东南有中国的古稻田,稻米是中国特有的农作物,有一万年历史,欧洲人在哥伦布时代不吃米饭。美国西部发现永乐通宝,智利的马普切族旗帜有明代文化符号,美洲印第安人骑的花斑马是中国特别培育的马种,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詹姆斯顿,是英国人在美洲的第一个殖民地,考古最下层发现明代洪武至永乐时代纹饰的青花碗。加拿大与美国有几千个二十八宿的天文圈,比郑和时代更古。乔治亚州发现明代龙纹的银戒指,春秋时代的玉刀。肯塔基州发现商代古玉璧。有些还没有发表文章,很快与大家见面。除非美国禁止考古,华夏文化遗存会陆续出现,推翻西方地理大发现的说法。美洲从北到南,从东到西,都有中华文化的踪影,就看观察力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