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背后的角力
随着欧盟与英国约翰逊政府签订脱欧协议,英国脱欧大戏延续数年后,慢慢接近终点。本月中旬约翰逊与欧盟达成的协议并不像表面看来的只是一个技术性谈判成功,媒体大多避开其中包含的玄机。这次谈判成功十分蹊跷,暗示约翰逊背后强大的国际势力。这份协议实际上是欧盟的重大退让而非英国的妥协。
不妨先梳理一下英国脱欧谈判的进程及关键点。2016年英国进行脱欧公投,52%赞成脱欧。先是保守党政府承担脱欧重任的首相梅拿到的协议,英国整体暂时留在欧盟关税体系的备份安排。在该方案被英国议会三次拒绝后,梅羞辱性辞职。而所谓备份安排是针对爱尔兰与北爱之间的边界问题,按照1998年贝尔法斯特和平协议,爱尔兰与北爱之间不设硬边界。这里有一个关键点被人们普遍忽视,即贝尔法斯特协议是在当时英国和爱尔兰同属欧盟、共享经济和关税体系的状况下达成的。现在英国提出脱欧,硬边界就是国家的主权问题,它显然优先于贝尔法斯特协议,甚至更明确说逻辑上后者理应失效。但当前双方讨论却执迷于这个情感和政治上有现实需要但法理上说不通的问题,彼此都公开认同爱尔兰与北爱不设硬边界,由此生出难解的世纪问题。更令人费解的地方在于,硬边界对应的硬脱欧本身可以有有协议和无协议两种,但在实际讨论中,硬脱欧被简单地等同于无协议脱欧,进而成为各方博弈和恐吓的工具,乃至被国际投行利用操纵金融市场。
约翰逊继任首相,在各种捣糨糊兜圈子无端拖延大量时间之后,十月初推出他的去除备份安排新议案。其核心是北爱与英国一起退出欧盟关税体系,爱尔兰与北爱不设硬边界,涉及两国货物流通的边界问题则通过复杂的技术性措施加以解决,如将海关设在爱尔兰海,并以先收税再退税方式保持北爱与英国的关税完整性。约翰逊的提议最初被德国方面断然拒绝,默克尔在约翰逊政府提交英国脱欧方案后与约翰逊电话讨论,默克尔坚持北爱必须留在欧盟关税之下,声称其它解决方案都是不可能的。电话内容被英国方面泄露给媒体并以官方渠道加以证实。默克尔和德国遭到近乎羞辱的对待,激进脱欧派甚至公开拿二战说事直桶德国人的伤疤。同时引发金融市场动荡,英镑暴跌至三年前脱欧公投出炉时的低水平。然而几天后,约翰逊似乎如有神助般地获得欧盟支持,欧盟突然做出退让并未引起舆论关注。原本欧盟的立场非常简单也极具优势,英国要么留欧,要么付出政治经济的相当代价硬脱欧。但结果却是本没有多少谈判筹码的英方几乎得到它们想要的全部。显然,马克龙等欧盟精英出卖了欧盟利益,同时也出卖了英国留欧派。
实际上,爱尔兰与北爱硬边界的存在,受困的主要是英国而非欧盟。由此可能引发北爱新的独立风潮和骚乱,甚至传递到苏格兰,深刻地遏制英国政治经济。另一方面,默克尔曾忧心忡忡地承认脱欧后的英国将成为德国和欧盟的竞争对手。以技术手段取代硬边界必然存在漏洞,破坏欧盟关税体系的严整性。导致英国脱欧的背后还有非经济动因,是欧盟与美国裂痕加深、国际竞争加剧的表现。此消彼长对欧盟显然十分不利。约翰逊软脱欧协议对欧盟的凝聚力构成坏的示范,分手和背叛的代价过低,哪怕在商业合作中也是不可取的。马克龙和欧盟少数领导者可疑的大方赠予,被顶着二战伤疤的德国只能极其无奈。这显示欧盟决策机制的脆弱及欧盟国家政治精英与真实民意的疏离,更严峻的问题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垄断势力对欧盟决策层的腐蚀侵袭。
约翰逊新协议如同拿着尚方宝剑,威逼英国议会和国民——要么无协议脱欧(其实是硬脱欧,硬边界情况下有协议脱欧被谈判双方匪夷所思地遗忘了。),要么我的协议。亲欧派只能被动抵挡,最新的发展是Letwin修正案成功拖延在英国议会表决。在约翰逊在前期阻止无协议脱欧法约束下不得不再次向欧盟提出延期后,很可能延期将获得欧盟同意,时间的短长将反映对亲欧派的不利或有利。但不管怎样,英国议会似乎很难阻止脱欧派拿到期望的结果,毕竟代议制本身是否值得信任就是个问题,其偏离民意是常态。关键看英国亲欧派的意志和斗争技巧,若能直接诉诸民意,则脱欧方能终结。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8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