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有朝鲜族为了生计而移民到俄国,他们多是一些无地的穷苦农民,或遭官府迫害。19世纪末,也有一些被日本殖民当局迫害的朝鲜爱国者进入俄国。
俄国当局对朝鲜族的态度很矛盾。一方面,沙俄需要外来移民去垦荒;另一方面,又担心这些“亚洲人”大量定居,会成为邻国向俄国提出领土要求的理由。到十月革命前夕,俄国住着近10万朝鲜族人,主要居住在远东地区。他们大多是举家迁徙,并竭力成为俄国臣民:信仰东正教,努力学习俄语,并把孩子送到俄国学校。
苏俄内战期间,绝大多数朝鲜族支持布尔什维克,原因是:布尔什维克承诺消除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平均分配土地——而多数朝鲜族都是无地或少地农民;结束帝国主义,而朝鲜就是日本的殖民地;日本还是远东白匪的主要支持者,朝鲜族仇视日本,因而积极支持布尔什维克。到20世纪30年代,远东朝鲜族得到发展,苏联政府给分配了土地,还办了朝鲜文的报纸。但是,随着苏日关系的恶化,斯大林政府认为远东朝鲜族是“准日本人”,是潜在的日本“间谍”,因而朝鲜族的厄运降临。
1937年8月21日,斯大林政府强迁18万名居住在远东的朝鲜族到中亚,许多人在强迁过程中死去。十月革命后提拔的朝鲜族党政领导人几乎全被消灭,朝鲜族军官和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朝鲜族都坐牢,好多人还死在狱中。
朝鲜族被分散到中亚各地,主要居住在乌兹别克共和国和哈萨克共和国。但在小范围内,朝鲜族过着聚居生活。在中亚的未开发地区,朝鲜族建立了很多集体农庄,大部分都保留了在远东时的名称:“北极星”、“北方灯塔”等。曾有大批朝鲜族被迁到哈萨克共和国,但是,朝鲜族更愿与同是农耕民族的乌兹别克族生活在一起,因而纷纷迁居乌兹别克共和国。
当时,朝鲜族可以上大学,有时还可担任公职,可在中亚范围内迁居,但不能参军,须参加强制劳动。
尽管韩国很富裕,不少中亚朝鲜族对韩国和韩国人态度冷淡,愿意去韩国的人很少。20世纪90年代初迸发的民族热情归于平淡。许多韩国人认为,所有朝鲜族都应该说朝鲜语——而且应该说首尔方言;一些韩国人歧视中亚朝鲜族,认为他们都很穷,并且公然表达这种观念,这损害了中亚朝鲜族的自尊心。
许多朝鲜族青年觉得很难掌握现代韩语和文字,而且即使掌握了韩语也不见得有多少机会。中亚朝鲜族与韩国人的心理已有很大差别,要在韩国扎根,须克服许多文化障碍。他们很难融入当代韩国社会,只能做一些粗活、重活、累活。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2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